212858
就在我們剛剛開始學會對這個世界產生疑問的時候,父母就已經準備好把我們丟給學校。畢竟,誰TMD><有時間給你解答那些亂七八糟、稀奇古怪的問題呢?讓專家來應付孩子們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來的好奇心吧,老娘還想好好看看名模生死鬥呢。畢竟老師們處理這些問題比我們來得更得心應手嘛,對不對?當然囉!(跑走)

大多數情況下確實沒錯。但老師也是人,是人就有不經佐證到處瞎掰一些流言蜚語的壞毛病,就像打乒乓球一樣,別人對他胡說,然後他再對你鬼扯。譬如:

 
第6名:科里奥利力效應影響馬桶水排出的方向

212842_v1

呼弄言論:

我們在剛剛學到地球是繞地軸自轉的那一刻,就馬上切身感受到這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酷斃了的影響。這使得我們有了白天和黑夜,使得星星可以橫跨整個天空,也使得澳式漩渦髮型與美式漩渦髮型兩者造型完全不同。造成後者的原因可以用科里奥利力效應來解釋。受科里奥利力效應影響,北半球馬桶裡的水向逆時針方向往下排,而南半球馬桶裡的水則向順時針方向往下排。

 

212828_v3

(那麼在赤道上,馬桶根本不沖水,人們只好把便便埋在後院的土裡嗎?)

 

事實:

的確有科里奥利力效應這麼個說法,而且它也的確影響著事物旋轉的方向,像下圖這樣:

 

212830_v1

但眼尖的你或許已經注意到,在如上簡圖中,圓盤上的物體相對於那個旋轉的圓盤而言還是相當大的。訣竅就在這兒:科里奥利力影響著颶風和旋風這種大面積殺傷性綜合氣旋的旋轉方向,但它對你家小小的馬桶並不起作用,不管你家馬桶的衝洗能力多有“殺傷力”。

就你那尊迷你瓷質馬桶裡的那一小撮水來講,科里奥利力的影響微乎其微。科里奥利力影響的是反常的天氣系統;而影響你馬桶裡那撮水排出方向的是你馬桶的形狀和那這意兒的堵塞情況。

 

 
第5名:鑽石來自炭塊

212843_v1

 

呼弄言論:

誰都知道如果你想要一枚鑽石的話,你有三條路可選:

A)到當地的珠寶店燒錢買一個。

B)買上一塊厚厚的炭塊,深深地埋到你家後院,然後等個10,000年左右把它挖出來,這樣你就有了一大枚亮閃閃(還免費!)的鑽石。

C)趁超人喝醉了跟他打個賭。為什麼呢?因為鑽石形成的兩個重要條件就是炭和高壓。

 

事實:

實際上,盡管目前科學家還不能絕對肯定地告訴你鑽石形成的主要原料是什麼,但在一件事情上他們都表示同意:幾乎可以確定不是炭塊。

你看,組成所有鑽石的基礎元素都是碳,而不是炭塊。當然囉,我們都知道炭塊裡包含了一堆的碳,但情況是這樣的:科學家仔細檢查了現在所發現的大部分鑽石,發現其中的碳元素十分古老。有多古老?它的形成時間早於地球上的所有陸生植物那樣古老。那麼,你猜猜地球的炭塊組成元素是什麼?你猜對了,小子:「植物」。(所以,理論上鑽石是可以由炭塊制造出來的——譬如說如果一顆含碳的植物被一顆小行星給擊中,或者一艘運煤的船沉到了海裡然後恰好夾在兩個大陸板塊之間的話——原因僅僅是因為它富含碳元素,但這些個可能性微乎其微。)

212832_v1

那為什麼我們都被這麼廣泛地教導鑽石來自炭塊? 有可能是因為真實的解釋對於課堂老師而言太枯燥了。關於鑽石的形成方式,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們最初被深深地埋在地幔之中,由那些富含碳元素的石塊受到超長期的高溫、高壓形成;最後它們被一場TMD的火山爆發給運輸到了地表。有那樣一個混蛋的故事作背景,那些年老師們向我們誤傳形成鑽石的真正原料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也是一個特別容易被利用的誤會。回想一下你曾經看過的所有福特貨運汽車廣告,如果宣傳的時候給F-150皮卡塞上滿車的“鑽石”,結果會——“轟”的一下,銷量翻番。

鑽石業老兄,你知道什麼最想對你說“謝謝”嗎?它以“D”開頭,包含“mon”(美國俚語中,“mon”代指的是“錢”),而且它不是吉蒙·休斯(因出演《血鑽》,再度斬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個人感覺這裡指的是“Demon”吧,鑽石業的交易素來不缺《血鑽》反映出來的那些腥風血雨,以及幕後交易。魔鬼一類的什麼對此最開心了啊】

 

 
第4名:狗狗們無法出汗(或者說他們通過舌頭散熱)

212844_v2

呼弄言論:狗狗們不停地喘氣是因為他們無法流汗。這聽起來怪怪的,對不對?出於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原因,大自然覺得全身上下不給這些人類最好的朋友一個汗腺,讓它們每次要涼快涼快的時候不得不翻天覆地地把自己搞得氣喘吁吁挺合適。另外,你可能還聽說過狗狗們不流汗,只通過舌頭散熱……

212833_v2

(然後它們通過科里奥利力效應來清除舌頭上的汗漬嗎?)

 

事實:

在你看來狗狗們的這種散熱方式典型的表現就是“流口水”。當然,但這倒也沒錯,狗狗們大口大口喘氣能夠幫助他們在體溫過高的時候散熱——但那並不代表他們的舌頭就是一個巨大的汗腺。不是的哦,大夏天你討厭的那些個狗狗蹭到你腳踝上的液體就是這些家伙的口水。有時如果你看見一條狗狗的鼻子濕濕的,有一半的可能性上面是它的汗水,一半的可能性上面是馬桶裡的水。事實證明,在狗狗們鼻子上和腳掌上最容易觀察到它們的汗水,因為對於大多數狗狗而言,這是僅有的兩處沒被毛覆蓋的地方。

但是,別信我們的一面之詞……咱來看看科學怎麼解釋。老早以前,一直追溯到1835年,在所有人都閒的發慌之後、在我們能夠完善自己人性裡那些基本的同情心之前,一些瘋狂的科學家決定把狗狗們毛給剃光了,然後把它們綁到實驗台上,下面墊上隔熱墊,為了取得更好的測量數據還給它們注射腎上腺素,觀察它們流不流汗。研究結果顯示,隔熱墊和恐慌劑使得狗狗們全身上下汗流不止。誠然,這個很有意思的發現,同時我們也希望這個發現能讓你們這些19世紀的科學家們在地獄裡找到一絲絲安慰。

那麼如果狗狗們全身上下布滿了汗腺,那怎麼會有那些狗狗無法流汗的傳言呢?這有可能是因為它們流汗和你流汗兩者原因不一樣吧。只有它們鼻子和腳掌上的汗腺才是用來幫助他們散熱的,剩餘的那些主要是用來保持他們身上那股獨有的狗味。

212834

那既然我們現在提到了動物界那些被長期誤解的事了……

 
第3名:蝙蝠是瞎子

212845_v1

呼弄言論:

有句人盡皆知的老話叫“有眼無珠(直譯是“像蝙蝠一樣瞎”)”。這句話或許有些誇大其詞,但至少它還是有些事實依據的。畢竟,作為夜行生物以及人人都喜歡的反英雄(非傳統英雄角色,如綠巨人等),蝙蝠們真心對自然母親恩賜的眼睛沒多大需求。相對而言,它們更傾心於依靠自己回聲定位的能力以及對公正的知覺。

事實:

蝙蝠的眼球的功能和它們不起眼的模樣完全不成正比。來自國際蝙蝠保護組織的梅林·塔特爾聲稱:“根本就沒有瞎眼蝙蝠這回事。他們的視力是極好的。”沒錯,你剛剛讀到的都是真的:除了偶爾遭遇一些悲劇以外,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瞎眼蝙蝠這一說。

212837_v1

事實上,蝙蝠的視網膜不僅有足夠的視杆細胞(夜視的先決條件),而且還有兩種類型的視錐細胞:一種是普通的視錐細胞,幫助他們適應日光條件;一種是紫外光敏視錐細胞,讓它們看起來更像一個恐怖的捕食者。而當你考慮兩種類型的蝙蝠 ——果蝠(那種以花朵和水果為食的蝙蝠)和微蝠(那種形體微小但又能讓你不寒而栗的蝙蝠)——這兩種蝙蝠當中,只有一種使用了回聲定位的事實,那麼人們普遍認為蝙蝠完全依賴於他們的聲納系統的觀點也就不再站得住腳。當你的獵物不是那種“在黑暗中翩翩起舞”,而是那種“一動不動地掛在樹枝上”的種類,聲納就沒辦法大顯神通了。所以,對那些以果實或花蜜為食的蝙蝠而言,紫外線視覺就是它突變的超能力,因為許多花朵都反射紫外線光。

嘿,看到了吧!科學或許真能給我們解釋一下“粉色蝙蝠俠”(“蝙蝠俠”系列漫畫中的一期,蝙蝠俠的裝備全部變成了變紅色)是怎麼一回事。

 

 
第2名:飛機為什麼能飛

212846

呼弄言論:

對此的解釋是這樣的:飛機機翼被設計成能夠使頂部空氣對流速度快於底部空氣對流速度。這樣的話機翼頂部的壓強低於底部的壓強,並最終導致飛機最後能夠飄起來。這個原理叫做貝努利定理。據說那個發明各種了讓讀書人發慌學說的天才愛因斯坦(直譯為“所有書呆子的皮條客老爹”)對此都舉起了大拇指表示贊同。這就結案了,對不對?

事實:

不好意思要打斷你飄飛的思緒了,天才,但是用“壓強差異”理論來解釋飛行是錯誤的。相反,真正的解釋要簡單得多——你在學校就學過。你看,根據一個叫做艾薩克·牛頓的家伙和他的第三運動定律介紹,每一個力都有一個與它相等且相反的反作用力。那麼,如果你想要什麼東西飛起來——譬如說,一架飛機——那麼,你要做的就是強迫空氣往下、往後對流,那樣的話“反作用力”就會推動這個物體上升並向前運動。

那麼接下來就該機翼粉墨登場了。飛機機翼必須特別設計,這點確實沒錯——只不過它並不是像貝努利定理假設的那樣。相反,機翼被設計成不同角度,使得頂部空氣向機尾對流(下洗),由此產生向前運動的向上力(上洗)。

 

212839_v2

機翼產生向上的牽引力不是靠魔幻性地操縱壓強,而是靠基礎的牛頓物理學。盡管貝努利定理確有其事,但它和人類為什麼可以坐在一堆鐵管子裡朝上帝的眼睛吐口水沒什麼關系。而且沒人知道為什學校的科學教材裡、電視裡,以及最讓人驚呼的——飛行手冊上也是這個對飛行原理的錯誤解釋。但是,他們並不需要知道飛機為什麼能飛就去開飛機……對……對不對?

 

 

 
第1名:牛奶有利於骨骼成長

212847

呼弄言論:

牛奶有利於你的骨骼成長,因為它含鈣(呵呵~~)每個小孩兒從幼稚園起就學會了這點,然後每天都因為不想喝牛奶被敲腦門兒,一直敲到高中畢業。畢竟,我們不但在課上學到它,每頓午餐還會被分配到一袋幫助我們衝咽下那個巨無霸漢堡(現在又少了一半的夾心肉餅!)

212840_v1

考慮到《神勇智探》裡面介紹說美國兒童回到家後鈣質攝入量特別少,如果沒有人插手干預的話,每個美國兒童長大後都會變成《不死劫 》裡的塞繆爾·傑克遜,美國政府顯然對它得以完全控制我們的牛奶攝入量感到很光榮。

事實:

事實證明,牛奶以及相關的奶制品並不能給你一副金剛狼一樣的身板。

為了確定是否這個關於鈣質的說法是否正確,來自責任醫療醫師委員會的研究者們分析了以往對此做過的所有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的過往研究都沒有發現喝牛奶能夠起到科學老師和食堂裡那個網著頭發的阿姨給你介紹的“既不增加奶制品的消耗,而且,均衡穩定的鈣質攝入對小孩以及年輕人的骨骼都有長久益處”這些個東西。此外,一位康奈爾的研究者發現,牛奶消費最多的國家實際上是全球骨骼質量最差的國家。

鈣質增加骨骼力量是沒錯,但喝牛奶並不是增加鈣質最好的方法,而且“運動頻數、遺傳基因、荷爾蒙水平、是否吸煙、蛋白質攝取量以及維他命D與維他命K攝入量比牛奶更為關鍵。”

現在,沒人說這都是政府的陰謀——強迫一些潛在的、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們去喝這些個喝完就放屁的牛奶,以此來增加他們珍貴的甲烷(平均算來,一個屁大約由59%的氮、21%的氫、9%的二氧化碳、7%的甲烷以及4%的氧氣組成——所有這些氣體都是無味的;其中還有不足1%是由微量的其他化學物組成——譬如氨和糞臭素)並啟動下一波戰爭機器——我們只是還沒有聽到有人否認而已。你不覺得有些奇怪嗎?

 

 

 

 

原文來源:6 Ridiculous Science Myths You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 Cracked.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A❤流行製造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